大家好,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好书分享,书的名字叫做《皮囊》,作者蔡崇达。这是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,也是一本“认心又认人”的书。它的文字似乎是一直以来我所期待能在书里看到的那样,没有华丽的语言去刻意的装饰什么,就像一个老朋友在娓娓说道过往的事情。正如马赛尔·普鲁斯特所说:“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。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,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。”在整本书中,透过作者的眼睛,像“石头”一样坚硬的阿太、倔强的残疾父亲、对生活勇敢而又坚持的母亲、自尊心强烈到杀死自己的天才文展...”一个个个性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,透过皮囊,被照亮。
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。这颗心很多时候是睡去了,有时醒来。心醒着的时候,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。荒野中就有了许多灯笼,灯和灯由此辨认,心和心、人和人由此辨认。在这本书中,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作者所说的“阅读的终极意义”,“看见”自己,“看见”更多人。
精彩节选
接下来我给大家朗读书中的精彩片段:我才发觉,我其实不认识父亲,即使我们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。严格来说,我只是知道他的人生,只是知道他作为父亲这一角色在我的生活中参与的故事,我没有真正地看见并理解他。而认识到这一点,让我异常难受。我常对朋友说,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。当你坐在一个人面前,听他开口说话,看得到各种复杂、精密的境况和命运,如何最终雕刻出这样的性格、思想、做法、长相,这才是理解。而有了这样的眼晴,你才算真正“看见”那个人,也才会发觉,这世界最美的风景,是一个个活出各自模样和体系的人。
读后感
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作者用极尽冷静的语气描写着他的人生,他的亲人和他的故事,在还不至于博得读者同情的同时又隐藏着不少的泪点,给我们灌输着人生的真谛。不管是中风偏瘫以后不愿意向命运屈服的父亲,还是由于家庭的变故不得不撑起整个家而被迫坚强的母亲,亦或是为了说服自己接受天生的生理缺陷而不断自欺欺人的文展,每一个人物都过于真实的代表着我们身边的某一类人。同一个环境,差不多的家庭,却孕育了完全不同的人生。所以我们唯一可以做的,就是认真地对待生活,生命的每一步,走好每一步。
——第一检察部刘芳茜
《皮囊》一书让我感悟,其实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,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,就像这本书的推荐语里说的那样,“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。未来的一切都是没有答案的,我们唯一可以做的,就是认真地对待生活,走好生命的每一步。
——第二检察部乌兰
作者紧紧围绕自己周边最熟悉、最亲密的人展开。透过作者的眼睛,仿佛让人看到了泛着太阳细碎光影的海面,嗅到了一阵阵带着咸味的拂面海风,更领阅到了特有的闽赣小镇风情,那里的人如同我们身边熟知的每一个人,发生着我们都熟知的每一个故事。在这本书里,我看到了父亲作为家庭支柱精神之光的中国式家族的情感命脉,看到了最底层人民面对现实用力强悍活着的尊严和自强,看到了面对生与死人性最初的一面,这是我觉得书中最亲切、最温暖、最打动我的地方。
——第三检察部丁杨
看完蔡崇达的《皮囊》,第一感觉就是非常真实,用第一人称讲述了那些过往的人生。书里温情而又残酷的家乡故事与现实的纠缠,像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生活影子。当你觉得你正在经受生活的折磨和挫折时,不必抱怨,勇敢面对,他终究会成为过去。皮囊让我们学会“看见”自己,也同样“看见”更多人。想要什么样的皮囊,就要看我们要选择怎么样的人生,也只有过完人生我们才能知道我们皮囊是厚是薄。苦难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的的确确的存在,经历让我们不断认识并完善自我。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,活在当下,珍惜眼前人。
——政治部张冰
